作者:admin人气:0更新:2025-06-20 22:40:08
日前,海宁市长安镇(高新区)新民村新民股份经济合作社综合服务大楼商铺租赁权,通过浙江江南要素交易平台公开竞价,吸引了14名竞价者参与竞价,最终以总价93.72万元成交,平均溢价率达61.18%,让该村集体经济一年可增收30多万元。
这一喜人成绩源于海宁市集体产权公开竞价制度的推行。从去年4月份起,海宁市承包土地经营权、林权、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、农业生产设施设备、农业类知识产权等农村村级集体资产全部纳入平台统一交易。相关制度明确要求,农村集体产权交易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纳入海宁市级综合产权交易平台,10万元以下的纳入镇(街道)交易平台,村级组织不得自行组织交易。目前,海宁全市12个镇(街道)已将农村产权全部纳入市、镇两级交易平台。
“同一块土地通过平台向全社会发布,相当于把它摆在了一个更大的市场上,大家都可以去竞争,价高者得,这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。”海宁市农经局经管站张江浩说。
据悉,海宁市去年村级集体资产纳入平台交易共445宗,成交金额7541.55万元,成交价格与上年相比有约20%的溢价率,其中纳入市级平台交易的共121宗,成交金额3483.72万元。
农村村级集体资产阳光交易,不仅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增收增效,更是切断了其中的腐败根源。海宁市纪委副书记吕水杰说,“在近几年查办村干部腐败案件中发现,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一直是个盲区,漏洞较多,存在很多的廉政风险点。如部分村干部随意处置集体资产,使得集体资产流失,或者利用集体资产进行利益输送,侵害了群众利益,该制度的实施正是切中了问题要害,斩断了伸向村集体资产的‘黑手’。”
与此同时,海宁也加强了对农村基层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整治,特别是加大对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方面以权谋私、侵占和贪污挪用问题的查处力度,将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延伸到村一级,重点巡察村“三资”管理,着力解决村级自有收入不入“三资”中心账,村监委对集体资产、资源发包和项目招投标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,真正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的阳光管理。
本站和 最新资讯 的作者无关,不对其内容负责。本历史页面谨为网络历史索引,不代表被查询网站的即时页面。